G20峰会木雕红木作品总指挥陆光正解密主会场木雕

艺术,到了最后已经不再是技巧,而成了一种情感精神,人笔合一、人刀合一。

当陆光正决定下刀的那一天,他特意换了套衣服,一遍又一遍回想早已从宣纸跳入内心的画稿, 40厘米厚的红木上出现了一点,然后是一线。点线间抑扬顿挫幻化成叶、成树、成景……刻刀划过木头,呼吸伴着木头沙沙声轻缓起伏,木头出现了神奇的变化。一个局部、一件整椅、一套圆桌——当这些中式家具、传统木雕出现在G20杭州峰会主会场的时候,它吸引的不只有赞许的目光。

一稿七易

设计图画了45天

“闭关”画稿的时候,对“不好”和“好”的判断只有自己。从“不好”到“好”,陆光正用了一个半月——从去年9月接到任务开始,他就一直沉浸在各个设计方案中:他会描下灵光乍现时的画稿,然后又撕毁重来,最为夸张的设计稿他曾七画七毁。

陆光正是这次G20峰会的木雕红木作品筹备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,主会场会议厅木雕装饰、会议桌座椅、背景屏风等区域的木雕作品都由他领衔创作。“要求很高,时间很紧,但需要准备的环节又太多。”陆光正从会议厅的木雕装饰创作谈起,他说装饰的大主题是“20景”,当时他准备了世界20景、中国20景、浙江20景、西湖20景四套方案。“定下来‘中国20景’后,相关的创作就要围着它展开。”陆光正的语气很温和,讲来就像昨天的故事,听不出一点过程的艰难。

雕刻之前得有画稿。今年农历大年初一,陆光正收拾行装“躲”进了杭州寓所。一幅画稿从无到有,从有到毁,从毁到重生到二毁、三毁……以中华20景为例,到底毁了多少画稿?他已记不清,反复删选、推敲和修改后完成图纸“出关”时,已经是3月下旬,他“闭关”了一个半月。

“每一次‘毁稿’其实都是一次提升。”他说,“明堂红木”公司负责峰会主会场领导人专用椅子的创作,也是七次易稿(数十次小修改),最后才和中国美院团队确定了设计稿:圈椅(明式),诠释“天圆”之通融意境;椅盘线条中正刚直,暗含“地方”和中国式素朴的宇宙观。元首椅叫“首席”,材质为紫光檀(紫檀木的一种),每把“首席椅”都根据领导人的身材量身定做,椅背适中,既不太高也不太矮。

一木同雕

大师组团依画拿刀“写”

设计图敲定后,东阳木雕开始“业内组团”,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所有木雕作品精制呈现:花要见色,色分深浅;鸟要见羽,羽细如丝。

由图入木,体现功力和造诣,不是谁想雕就可以雕的。矛盾聚集在一个点: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木雕大师?

“创作雕刻团队里有20多个省级以上大师、近800名工艺师,可以说聚齐了东阳木雕的绝大部分力量。”陆光正说,“因为场地、精力有限,基本上都是三班倒,24小时不断人。”

“这是我们目前为止做过最高规格的雕刻作品,一切都必须精益求精。”在雕刻中遇到的难处,陆光正不愿多说,他只提了一个例子——《锦绣中华》。“设计中,它就是一件彩木雕刻,不仅要多种色彩,还需要追求木纹相和,画面和谐,很伤脑筋。”在绘画的线刻和精美的刀艺方面,按不同部位,他们也使用了多种技法——从薄浮雕到浅浮雕,从深浮雕到镂空雕、从半圆雕到圆雕。“掌握好任何一种技法都不容易,更不用说多种技法交叉、相融。”为了让画面风格统一,大师们还使用了难度极高的多层叠雕。

说来容易做着难,一朵小花可能要雕刻一天,一根树木可能就需要半月。作品完成的时候,不少工艺师手指红肿甚至破皮出血。

叹为观止


“会呼吸”的中国木雕亮相G20

设计、雕刻之后,还有最后一个关键环节:上漆——按照工序,它要放到最后。

那么问题来了,主会场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,如果油漆气味太重则很难短时间内散尽。任何一个到过会场的人可能都注意到了一点,会场内不仅没有任何油漆味,甚至还有淡淡的木头清香。

“百里路半九十,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。”陆光正介绍说,整个创作团队集思广益尝试了很多方法,最后“明堂红木”发现了一款“食品级油漆”。“不仅没有油漆味,反而还能闻到淡淡的花梨木清香。”

勤至而功成,匠人们的心力最后都化成了一件件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。